自恢复保险丝在继电器的应用方案
一、继电器保护需求分析
继电器线圈在稳态工作时需持续通电,但异常过流(如触点粘连、电源浪涌)会导致绕组过热损坏。传统熔断式保险丝需人工更换,而自恢复保险丝PPTC)通过阻态突变实现可复位保护,显著降低维护成本。
二、PPTC保护原理与继电器适配性
动态响应机制
正常状态:PPTC保持毫欧级低阻(如0.1Ω),对继电器线圈压降影响小
故障触发:当电流超过Ihold(如继电器额定电流的2倍),PPTC在秒级内阻值跃升数倍,限制电流至安全值
自动恢复:故障排除后冷却温度下降,PPTC复位为低阻态
关键参数匹配
参数        选型依据                示例值(12V继电器)
Vmax        ≥继电器线圈最大工作电压     16V(留20%余量)
Ihold       1.2×继电器稳态电流(25℃环境) 0.6A(0.5A线圈)
动作时间(Tt) 需短于继电器温升时间      几秒内
三、典型应用电路设计
线圈串联保护
graph LR A[电源+] --> B[PPTC] --> C[继电器线圈] --> D[电源-] B --> E[MOV并联触点] 
PPTC与线圈串联,MOV并联触点抑制电压尖峰
优势:同时防护过流(PPTC)与过压(MOV)
多继电器共享保护
在电源总线上安装PPTC(Ihold=各继电器电流之和×1.5)
需配合快速熔断器作为后备保护
四、设计注意事项
热耦合影响
避免将PPTC安装在散热器附近,防止误动作
高温环境需降额使用(如50℃时Ihold降低30%)
寿命评估
PPTC动作次数>1000次后,Rmin可能增加20%
建议在继电器寿命末期(接触电阻显著增大时)增加检测电路
  • 服务与支持
  • 应用方案
  • 生产工艺
  • 自恢复保险丝在继电器的应用方案

  • 文章出处 - 万瑞和电子 | 作者 - 管理员 | 人气 - | 发表时间 - 2025-10-11 16:44:05
  • 一、继电器保护需求分析
    继电器线圈在稳态工作时需持续通电,但异常过流(如触点粘连、电源浪涌)会导致绕组过热损坏。传统熔断式保险丝需人工更换,而自恢复保险丝PPTC)通过阻态突变实现可复位保护,显著降低维护成本。
    二、PPTC保护原理与继电器适配性
    动态响应机制
    正常状态:PPTC保持毫欧级低阻(如0.1Ω),对继电器线圈压降影响小
    故障触发:当电流超过Ihold(如继电器额定电流的2倍),PPTC在秒级内阻值跃升数倍,限制电流至安全值
    自动恢复:故障排除后冷却温度下降,PPTC复位为低阻态
    关键参数匹配
    参数        选型依据                示例值(12V继电器)
    Vmax        ≥继电器线圈最大工作电压     16V(留20%余量)
    Ihold       1.2×继电器稳态电流(25℃环境) 0.6A(0.5A线圈)
    动作时间(Tt) 需短于继电器温升时间      几秒内
    三、典型应用电路设计
    线圈串联保护
    graph LR A[电源+] --> B[PPTC] --> C[继电器线圈] --> D[电源-] B --> E[MOV并联触点] 
    PPTC与线圈串联,MOV并联触点抑制电压尖峰
    优势:同时防护过流(PPTC)与过压(MOV)
    多继电器共享保护
    在电源总线上安装PPTC(Ihold=各继电器电流之和×1.5)
    需配合快速熔断器作为后备保护
    四、设计注意事项
    热耦合影响
    避免将PPTC安装在散热器附近,防止误动作
    高温环境需降额使用(如50℃时Ihold降低30%)
    寿命评估
    PPTC动作次数>1000次后,Rmin可能增加20%
    建议在继电器寿命末期(接触电阻显著增大时)增加检测电路
  • 【下一篇:最后一页